報她養育之恩

報她養育之恩

「師父,我到處找你都找不着,幸好今天終於找到了!能不能幫我一個大忙,儘快回國內一趟呢?」小理焦急的聲音,透過話筒傳到我耳中。

「發生了甚麼事情讓你這麼焦急?」

「我有個自小一起長大的舊鄰居,前兩天哭着告訴我,她爸爸死了。」那位世伯的死訊已令小理驚愕,更讓她震驚的,是這位舊鄰居說:「爸爸是被媽媽殺死的。」

小理在電話中說着的時候,聲音還一直在顫抖。我也非常錯愕,一場夫婦,怎會有這樣悽慘的結局?

小理繼續說:「我已經兩晚睡不着覺了,這位鄰居的爸媽,都是看着我長大的人,從小大家關係就很密切,他們非常疼我,不久之前大家才見過面,誰會想到,轉眼竟然發生這樣的不幸?」

我放下話筒後,決定馬上飛國內一趟,最起碼給小理心靈上一點支持。

到機場接我的小理,失去了昔日的活力,很明顯無法走出傷痛。來到住的地方,她急不及待向我細訴詳情。

小理小時候在國內居住,鄰居夫婦都是老實人,感情非常好。小理的身體自幼孱弱,媽媽離婚後要獨力照顧她,更感吃力,幸好鄰居常給予幫忙,對她特別照顧和愛護,給她的童年增添了很多快樂,所以小理從小就叫他們叔叔嬸嬸。叔叔嬸嬸有一子一女,兒子叫小邦,女兒叫小慧,小慧與她簡直是情同姊妹。小邦和小慧念書成績非常好,很得小理媽媽歡心。

十多年前,小邦和小慧都成家了,亦各自有兒有女。為了打發時間,嬸嬸就去文化中心學跳舞,叔叔則去學太極和其他不同的運動,生活很正常。叔叔的人緣非常好,他在公司裏工作了幾十年,是一位很好的上司,嬸嬸也很容易相處。

可是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,嬸嬸的性格變得囉唆,常因小事反來復去地糾纏,叔叔最初還能忍受,但後來實在支持不了,夫妻倆常發生口角,小邦、小慧都常來調停,又經常帶自己的子女去看望他們。這一招果然奏效,有孫相伴,他們就甚麼也不計較,但隨着孫兒漸漸長大,不再如昔日般親近,於是兩老的情況又變壞了,三日一小吵,五日一大吵,小邦、小慧實在沒辦法,惟有將父母分開,每人接一個回家同住,但長此以往下去又不是最好的辦法,惟有間中讓他們「復合」。

叔叔個性很善良,平時說話溫文有禮,所以朋友眾多,常有聚會,留下嬸嬸一個人在家,也許正因如此,更加深了嬸嬸的不滿,令兩人的關係日趨惡劣。有一次兩人吵架後,嬸嬸突然衝口而出說了一句:「有一日我一定親手殺死你!」叔叔不以為意,隨口答:「好啊,如果是真的話,我心甘命抵!」

話雖如此,其實叔叔聽了這句話,心裏很難過,常跟子女訴苦:「夫婦吵鬧是閒事,為甚麼要這樣說呢?」但說完,轉眼又把氣吞下。

叔叔和嬸嬸關係日差,嬸嬸說話經常肆無忌憚,叔叔忍無可忍時,就躲到子女家,或者和朋友作短期旅行,這樣的舉動令嬸嬸更反感,認定丈夫跟自己「作對」,不時重複地說:「總有一天我會親手殺死你!」不過,大家都只當她說氣話。

一個星期天,一家人一起吃午飯的時候,小慧提到某機構會舉辦一個海上活動,爸爸說很有興趣,想要詳細資料,小慧答應晚上致電告訴他詳情。

到了晚上八時許,小慧打電話找爸爸,卻無人接聽,一直打到十時許仍無人接聽。奇怪了,兩老去了哪裏?他們不會兩個人一同外出的,如果其中一個出去,另一個也總會留在家。她馬上打電話給哥哥,哥哥熟知爸媽的生活習慣,也覺得不對勁,就連續打了幾通電話過去,電話終於有人接聽了,媽媽「喂」了一聲,哥哥問:「你們去了哪裏?怎麼整晚打電話都沒人接聽?」

「我把你爸殺了。」媽媽平靜地說。

哥哥全身如遭電殛,晚上聽到這些話,無論任何人都會聯想到恐怖的事情吧!

「別亂說了!爸爸呢?」

媽媽重複:「我把他殺了。」

小邦半信半疑,馬上打電話給小慧,不管是真是假,兩人決定馬上飛奔過去。小邦先到,媽媽前來開門,小邦立即問:「爸爸呢?」

媽媽很冷靜,淡淡地說:「在房裏面呀!」

小邦走到房門口一看,差點暈了過去……

我見了小邦和小慧,小邦的話不多,小慧則不停在飲泣。兄妹倆專程來跟我見面,案發後,他們沒有去監獄探望過媽媽,我問:「為甚麼不探望她呢?」小慧說:「再過十世我也不會原諒她!」

在冤冤相報的時候,很多結果都是匪夷所患的。如果不說前世的冤緣,很多人生的慘劇,就會很難解釋,但若在這時候講因果,可能又會造成更多的不忿和不平。

小慧邊啜泣邊說:「直到現在,我每晚都哭着跟爸爸說話,常在睡眼矇矓間感覺到爸爸的存在。」

我說:「除了哭,你有想過做一些可以對爸爸有好處的事嗎?」

她搖搖頭,「沒有。」

我提議她:「每日將哭的時間為爸爸誦經、懺悔,跟爸爸說,媽媽不是有心傷害他的。 」

「不!不!是她親手殺死爸爸的!」小慧激動地說。我轉個方式問小邦、小慧:「你們想幫爸爸嗎?」兩兄妹慢慢地點頭。

「爸爸在走的時候,可能很痛苦、徬徨、無助,如果再加上對媽媽的怨恨,就更加痛苦了。假如你們愛他,就要想辦法安撫爸爸,讓他原諒媽媽。」小慧再一次強調:「我不會原諒她!」

我很理解她的心情,但仍然平靜地說:「小慧,為了爸爸,你必須原諒,只有原諒媽媽,才可以令爸爸放下仇怨。」

小慧不停抽泣,小邦默默地擦眼淚。

「只有寬恕,才能讓你們兄妹永遠愛爸爸。古代聖人早有明訓:『冤冤相報何時了?』如是因,如是果,極有可能有一生爸爸和媽媽有很大的冤結。這一生他們重遇,雖然不能善始善終,但爸爸總算還了他欠媽媽的債。你們以後想起爸爸,那份純真、誠摯的愛,不應摻進對其他人的仇恨。」

我們談了三個多小時,兄妹倆都說希望媽媽被判死刑。

當我們被憤怒蒙著雙眼的時候,一切的勸說都是影響有限的,我只好叮囑兩兄妹不要想太多,這事就交由上天處理。最後二人答應每日為爸爸誦經、祈福、做好事,又答應去監獄看媽媽一次。

我望著她倆,說:「去一趟,就當作報答她養育之恩。」

聽到「養育之恩」,小邦的眼淚大顆大顆的掉下來。

小邦問:「師父,你之前說,這是他們前世的因緣,到底要怎樣才可以令他們不再冤冤相報?」

真是非常好的問題,想真正離苦的人,想到的永遠是解決問題的方法。「你就回想小時候的快樂,每日祝福爸爸,像以前那麼快樂。」

他們真的守諾去監獄探望媽媽,媽媽表現得若無其事,那份自在,更令他們氣憤,但兄妹二人記着我的話:不要批判、不要自責、不要憤恨,交由上天處理。他們接受勸諫,在心裏為媽媽懺悔,並深信爸爸會原諒媽媽。

第二天就要開庭審判了,小邦和小慧整晚都睡不着,他們應該出庭嗎?要再次去聽那讓他們痛心疾首的細節嗎?可以不去嗎?見到她,要叫「媽媽」嗎?……

天剛亮,電話響起,監獄官來電,說媽媽晚上心臟病發,走了。

因果業報錯綜複雜,究竟是何因何緣,導致這令人痛心疾首的結果?凡夫俗子無從着手去理出個所以然,更無法在一世的時空裏明白其緣由。所以說:菩薩畏因,凡夫畏果。當事情發生了,經歷苦果時,與其問為甚麼,不如實實在在去接受,找出解決問題的出路。

< 返回主頁

其他推介文章重溫

找到心靈的依歸 病為良師,帶病延年 賺到一場病 「以人為鏡」 原諒別人,就是放過自己 要哭就躲起來 法傲法執 傷通過後可以活得更好 放下心中的石頭 到極樂世界做個好學生 感受生命最後的寧靜 笑中有望 我還可以重新學走路 遇上了,都是最好的 給自己一個機會 問題在自己 奇妙的大自然效應 未必都是那樣 自力的寶藏 一轉念,所有事都不同了 愛他就要放手 歡喜地接受一切 畫中重生